2011年

当前位置:首页  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2011年

    学生培养概况

          重点实验室及挂靠的航空宇航学院拥有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现代精密驱动与精密工程、飞行器设计为国防科技重点学科。我校力学学科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1962年开始招收飞机结构振动和飞机结构强度专业的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得一般力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力学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我校飞行器设计学科建立于1952年,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首批设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该学科以总分第一名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我校含有飞行器设计学科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被教育部确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重点实验室在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设有: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随机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动力学反问题、纳尺度物理力学等研究方向;在工程力学专业设有:工程动力学理论及应用、振动控制与振动利用、大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结构力学和智能材料结构等研究方向;在固体力学专业设有:材料的力学行为、电磁固体断裂力学、碰撞与冲击力学、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结构强度和完整性等研究方向;在纳米力学专业设有:计算与实验纳米力学、纳功能器件与纳信息技术等研究方向;在飞行器设计专业设有:飞行器结构设计、飞行器可靠性工程、微型飞行器设计等研究方向;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设有:智能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结构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精密传感与驱动技术等研究方向;在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设有:机械结构和机电系统的振动控制、精密驱动器件和系统的设计、振动发电技术、高性能换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等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一贯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受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欢迎。重点实验室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本硕、硕博等多层次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计,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二是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和面试开始,把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关口;三是参照国际著名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方案,制定因材施教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博士课程学习和资格考试进行改革,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潜力;四是强化“双语教学”、英语论文写作等培养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大力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规范教育;六是学术带头人集体严把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关;七是隐名评审学位论文,严把论文质量关;八是将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创造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九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开阔研究生的视野,促进学科交叉。十是确保每位研究生直接参与国家和部位的重要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设有工程力学专业“钱伟长班”,实行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旨在为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领域选拔和培养进一步深造的高端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2010-2011学年,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开设本科生课程41门,研究生课程54门。其中,精品课程3门。

          目前,重点实验室在读硕士研究生406人、博士研究生187人,在站博士后18人;2011年,新增硕士研究生121人、博士研究生40人,博士后2人。

    首届“钱伟长班”确定保研23人,占班级人数比例62.2%,2009级“钱伟长班”通过本硕连读资格考核29人,占入学班级人数比例87.9%。

    标志性成绩

          2011年度,实验室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篇(教研[2011]2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苏教研[2011]3号)。


    2011年度重点实验室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情况一览表

    编号

    论文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

    2011045

    绳系卫星释放和回收的动力学控制

    文  浩

    胡海岩


    2011年度重点实验室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情况一览表

    编号

    论文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

    2011108

    若干新型超声电机的研究

    金家楣

    赵淳生


    2011年江苏省力学竞赛中,工程力学专业“钱伟长班”学生,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