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全国共200个团队入选,其中包括江苏20个教师团队。郭万林院士领衔的“物理力学前沿教师团队”光荣入选。
物理力学前沿教师团队于2001年成立,历经二十余年发展,聚焦“水伏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先进材料与器件技术”三大前沿方向,建成一支涵盖力学、材料、物理等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旨在成为目标清晰、方向前沿、创新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力量。
团队带头人郭万林教授,现任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南航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双一流”力学学科建设带头人、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协会及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思想卓越。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徐芝纶力学奖、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等国内外荣誉,作为第一完成人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团队方向凝练、结构优化与资源整合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是团队发展的主心骨。
团队人才梯队完备,建立了高效“传-帮-带”机制,实现了经验传承与创新活力的有机统一。近五年,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18人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深植家国情怀,以师德之魂铸育人根基
团队深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带头人郭万林教授上世纪90年代毅然归国投身科教事业,用“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崇高选择,亲身感召凝聚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铸就了一支以报国为魂、以创新为刃的教师团队。
团队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作为学生锤炼品格、求索真知的引路人,为国家与行业输送了诸多优秀人才,育人成效卓著;团队成员获“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科学奖、江苏省级思政课程竞赛特等/一等奖等称号荣誉,模范精神突出。
深耕交叉培养,创新模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团队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瞻布局学科前沿,2003年牵头设立国内首个“纳米力学”二级学科硕博点,率先将分子力学、量子力学纳入力学专业培养方案,开创性培育兼具微观思维与宏观视野的交叉型创新人才。所培养研究生中,8人获全国/学科优秀博士论文,16人入选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28人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
团队创新构建“原创科学启迪(0→1)”与“技术需求导向(1→0)”融合的培养模式,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纳尺度多场耦合理论”“水伏效应”等融入《纳米力学》《物理力学》等核心课程,建设多门国家及省部级精品/一流课程,牵头建设的“水伏学学科交叉中心”入选江苏首批高校学科交叉中心。团队成员教学成果丰硕,获教育部“物理力学”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入选江苏省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
郭万林与七位院士联合开设了 “强国逐梦,大师引航”系列课程之《航空航天科技前沿》,该课程面向本科生,介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学科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使命担当的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勇攀科技高峰,多学科交叉引领自立自强
团队聚焦力学交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力学、机械、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开创“三维疲劳断裂力学”“纳尺度物理力学”“水伏科学”“压电精密驱动”等特色研究方向。以基础研究驱动应用突破,在三维损伤容限与耐久性分析、高性能超声电机、绿色能源捕获及存储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重要型号,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理论与技术保障。
团队成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3篇)、Nature等顶刊发表系列原创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郭万林等核心成员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12、2024)、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4项,有力支撑南航力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服务国家战略,尖端科技服务行业发展
团队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行业发展、回馈社会作为核心使命。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将物理力学前沿理论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全力支撑航空航天等国家重要领域的研发攻关。
此外,团队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打造产业升级“智慧引擎”。郭万林教授领衔的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加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张助华教授牵头成立的“江苏省应用力学中心”,近三年为电子技术、新能源企业等200余家单位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经济效益显著。
同时,团队发挥学术引领与交流作用,成员在中国力学学会等学术组织担任常务理事等职10余人次,在国内外著名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30余人次,主办全国固体力学大会(超3000人)等重大学术会议10余场;常态化开展“航天科普进校园”“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年均惠及中小学生超千人次,点燃青少年探索未知、投身科学的热情。